金融知识“接地气” 守护民生“钱袋子” ——溧水农商行以多元创新实践擦亮金融宣教品牌
来源:发布时间:2025年09月28日
9月15日,江苏省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在南京正式启动。本次活动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部署,江苏金融监管局、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、江苏证监局与江苏省地方金融管理局联合主办,旨在进一步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、人民性,提升社会公众金融素养,切实维护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合法权益。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本土金融机构,溧水农商银行积极响应活动号召,紧扣“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”核心口号,于9月15日至21日同步开展系列特色金融知识宣传活动。我行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联动、“精准化+场景化”创新,将金融知识送至商圈、校园、社区等群众身边,切实打通金融知识普及 “最后一公里”,以农信担当守护区域群众金融安全,为金融宣教工作落地见效注入基层力量。
多种折页派发让金融知识更“好懂”。针对不同群体金融知识需求差异,我行推出分层分类的宣传折页体系,破解专业术语理解壁垒。此次活动发放《普及金融知识守住“钱袋子”》《老年人防范欺诈知识》《打击不法贷款中介维护金融稳定共创和谐社会》《金融为民谱新篇守护权益防风险》等多类型宣传折页,其中原创宣传折页3类,其中原创折页3类,包含24条贴合本地实际的风险提示,涵盖防范非法贷款中介、电信诈骗等“黑灰产”风险,与全省宣教活动“维护金融消费者权益”的核心目标深度契合。 为让知识传递更精准,该行针对老年人推出大字版折页、为家庭主妇设计漫画版内容、为职场人定制案例版手册,将“年化利率”“非法集资”等专业表述转化为“家常话”;同时采用图文结合、步骤拆解的呈现形式,无需群众钻研专业典籍,随手翻阅即可掌握识别金融风险的关键知识点,真正实现“不同需求都能找到适配内容”,让金融知识普及更具针对性、更有温度。
商圈“摆摊”让金融宣教更“普惠”。打破传统讲座“单向输出、参与度低”的局限,在城支行将金融“课堂”搬进人气浓厚的海乐城商圈,在精心布置的摊位上,摆放着各类金融知识宣传折页,吆喝着市民“采购”。工作人员除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提醒居民守好自己的“钱袋子”,还与市民互动答题、金融咨询,圈粉无数。市民通过参与趣味问答、网络安全、反假知识线上答题等方式,答题就能获得环保袋、肥皂、洗洁精等精美小礼品。这种与市民“面对面、零距离”的交流,让原本看似高深的金融知识变得触手可及,真正实现了“哪里不懂问哪里”,让金融知识普惠市民。
银校合作让金融知识更“好学”。依托银校合作机制,我行科技信息部借力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主办、江苏农商联合银行与南京农业大学等承办的网络安全宣传活动,走进大学校园为学生带来网络金融知识盛宴,为大学生带来一场网络金融知识盛宴。此次进校园宣传打破传统宣传“被动听、记不住”的痛点,以“场景化体验、实操化教学”为核心,打造金融特色安全展台,让网络安全知识从“抽象概念”变为“可感可学的实践”,有效推动金融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。
银社联动让金融宣教更“接地气”。 以党建为纽带,我行将金融宣教与社区服务深度融合,切实打通知识普及的“基层通道”,把“践行金融工作人民性”的要求转化为具体服务行动。珍珠南路支行依托支部共建资源,组织工作人员结合真实案例为居民讲解金融知识,让群众在便捷学习中增强金融权益保护意识,感受党建引领下的便民金融服务温度。恰逢中秋佳节,状元坊支行将宣教场景延伸至社区月饼制作现场。在月饼制作现场,状元坊支行工作人员一边协助居民揉制面团、包裹馅料,一边围绕“防范养老领域非法集资”“电信诈骗常见套路”等内容展开讲解,向大家发放定制的宣传折页,用“拉家常”的方式提醒居民守护好“钱袋子”。市民在动手体验节日乐趣、分享团圆喜悦的过程中,轻松掌握金融风险防范技巧,实现了“节日关怀+知识传递”的双重效果,让金融宣教更接地气、更入人心。
拦截诈骗让金融知识更“重要”。活动期间,我行孔镇支行成功拦截一笔2.3万元的涉案资金,经警方确认后,该笔资金涉案资金被成功冻结拦截,原始受害人财产得以保全。这一成果既是该行践行全省“维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”活动目标的生动体现,也为金融宣教提供了鲜活案例。以此为契机,支行工作人员结合这一真实案例对涉事客户开展反诈宣教,相较于理论讲解,具象化的案例让知识记忆更深刻、风险警示更直接。此次成功拦截不仅是该行金融服务“安全性”的体现,更验证了宣教工作的实际价值。通过“宣传一人、守护一户”的精准触达,既帮助客户规避了财产损失,也切实提升了金融知识普及的实效性,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金融安全感,让全省金融宣教的“实效导向”在基层得到有力彰显。
下一步,我行仍将持续深耕金融教育领域,不断创新宣教模式、扩大覆盖范围、提升服务质效,以实际行动“保障金融权益,助力美好生活” ,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安全感、信任感和获得感,为营造安全、健康、有序的金融环境贡献更多力量。(李慧)